北大营的枪声:揭开了十四年抗战的序幕

   发布时间: 2022-09-15    访问次数: 477

9月14日,由全国馆校合作联盟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联袂推出“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系列专栏第11期网络课程活动。本期邀请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周思宁担任讲述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鹏颖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王玉峰担任点评人。来自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理事单位的常州大学、东北大学、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等高校部分师生及博物馆人,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此次活动。该活动由常州大学青年教师汪佩主持。

周思宁以《北大营的枪声:揭开了十四年抗战的序幕》为题,讲述了不可移动文物沈阳北大营。周思宁讲到,一处北大营,道不尽的百年沧桑,见证着中国爱国官兵坚决反抗外敌侵略、不畏强敌、不避艰险、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伟大抗战精神,用正义的反抗,筑成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血肉长城,铸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如今,每年的9月18日,随着警笛声响起,仿佛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为抗战胜利作出牺牲和贡献的每一位革命先烈,抗日英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浩然正气,已经成为宝贵的抗战精神遗产,融入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基因之中,成为推动中国向前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

田鹏颖教授在点评时认为,在“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军民胸怀民族大义、肩负家国使命,不怕牺牲,奋起抵抗,开始粉碎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开始洗刷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始开启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进入新时代,立足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玉峰副馆长点评时说,周思宁同志从沈阳北大营遗址引出爱国军人在“九一八”事变中浴血抗敌的“枪声”,声情并茂地带领我们追溯不可移动文物北大营背后深刻鲜活的革命历史。她用严谨生动的内容,还原事件爆发的经过,充分展现出了爱国军人在“九一八”事变中冒死投入反击战的曲折和悲壮,能够带领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侵略时威武不屈的抗争精神。同时,也介绍了北大营遗址的发现过程和保护利用现状。可以说,主旨鲜明,脉络清晰,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据悉,“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系列专栏活动是从今年5月4日开讲后,已经连续举办10期,先后邀请上海一大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天津大学张太雷纪念室、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各自讲述一件重要的革命文物,把“馆校合作 共育新人”的联盟使命落到实处。

宣传海报

讲述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周思宁

点评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田鹏颖

点评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王玉峰

主持人:常州大学青年教师汪佩

主持人、点评人、讲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