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第二届“马克思日”活动之一 ——五位“马院”院长谈“马克思主义防疫观”
发布时间: 2020-05-05 访问次数: 915
常州大学第二届“马克思日”活动之一
——五位“马院”院长谈“马克思主义防疫观”
图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朱成山教授
同学们、老师们:
今年的5月5日,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诞辰202周年。值此时刻,常州大学开展第二届“马克思日”为主题的多项特色活动,向这位思想和行动的巨人致敬!
本次红色文化育人学术沙龙是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俊奎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付坚强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华教授。他们来自上海和江苏的五所大学,既是五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又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授,将围绕“马克思主义防疫观”这一主题,利用他们多年研究累积学识和理论功底,为我们作深刻地解读和引导。在此,谨对五位教授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次访谈活动是由常州大学组织发起的“常州大学第二届‘红色五月·铸魂育人’系列活动之一。常州大学今年将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继续以多种方式举办“马克思日”的纪念活动,以网络访谈、线上视频等多种方式举办红色文化育人活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生动活泼,提高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效果。
马克思的抗疫观
图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刚教授
马克思虽然没有具体论述过防疫问题,但他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或历史发展中,往往涉及到“传染病”“霍乱”“伤寒”“黑死病”等疫情,并把它们视为导致社会危机爆发的原因。马克思关于疫情的有关论述对当下中国及世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人类要处理好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人类利用自然界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次抗疫,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我们更加倾注对自然界的所有自然之物的关爱,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二是世界各国要合作抗疫。马克思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冠病毒感染无国界,病毒侵害不分种族,流行性疾病对世界各国威胁都很大,是世界的“公敌”,单靠一两个国家无法有效应对,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三是要妥善应对由疫情而引发的世界格局变化。历史上,世界性的重大疫情,往往会引发世界局势的大变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将使国际权力结构重新洗牌,加速国际权力的转移,进而推动际格局的深刻调整。
图为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大门
抗击疫情再次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
图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李俊奎教授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奋斗。坚定维护和发展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对资本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态度、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去奋斗,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肺炎面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再次彰显出了强大的力量。
首先,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立场。疫情期间,党和政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果断决策,对疫情比较严重的湖北采取封城措施。举全国之力,“一省包一市”,有关部门不计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保证对人民通水通电通气供暖,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困难。正是因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立场,才使得我国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控制住疫情蔓延,取得抗疫的阶段性成果。
其次,坚定不移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这种最伟大的生产力的根本保证。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生计的行业和领域具有绝对的控制权。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制度下,医院卫生所等各种公共医疗部门,可以不计经济效益,全力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整个西方世界在疫情面前的惊慌失措和软弱无力。即使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由于其医疗系统中绝大部分是私人医院,资本的逻辑驱使其首先要考虑其经济效益,治疗效果完全取决于经济状况,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认为“这就是生活”。
再次,共产党人为实现伟大理想而不懈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进程中积淀的具有以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为内容的民族精神,全力抗击疫情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国外,中国政府和人民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出发,向世界上近一百个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克时艰,抗击疫情。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至国内民众生死而不顾,逆全球化潮流而动,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混淆视听,对中国无端指责。面对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和和复杂,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图为南京理工大学 校区大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图为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付坚强教授
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来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大国担当!
马克思曾经说过: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今天,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才、资本、技术的全球流动和最优化配置;同时它也携带着风险跃出一国范围,向世界扩散,导致世界风险社会的来临。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挑战,既然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疫情防控就需要全世界携手应对。中国政府坚定支持支联合国、世卫组织动员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加大资源投入,帮助发展中国家;同时,呼吁国际社会以此为契机,加强和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全球疫情阻击战!、
图为南京农业大学 校区大门
积极构建疫情防控的命运共同体
图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志丹教授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到来,裹挟着人们对17年前非典的余悸,如再一次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在春运期间以武汉为中心向各地蔓延。这场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连动着国际社会的反应,并于1月3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列席“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2月3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些讲话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总体战”指明了方向。在这场“抗疫战”面前,没有哪个个体可以“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可以说,凝聚各方合力,凸显先锋力量,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构建抗疫命运共同体,是取得此次战“疫”胜利的重要法宝。
凝聚主体共识,增强群体理性。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我们都是“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人人有责、团结合作”的责任共同体。病毒是“魔鬼”,是“敌人”,疫情防控就是与“魔鬼”抗争、与“敌人”搏斗,是一场以人民为主体的“战争”。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必须凝聚共识,群防群治。我们唯有紧紧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在联防联控中凝聚力量,在群防群治中走向胜利。因此,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防“冠”,众志成城战“疫”。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人民增强群体理性,不信谣不传谣,坚持科学防疫。人的认识过程不是一次性完结的,而是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过程。随着科研攻关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谣言被击破,群防群治必须理性先行。以前段时间一系列的“抢购事件”为例,有“买不上的”板蓝根、消毒液,“难抢的”大白菜,更有“一夜抢空的”双黄连……可见,建立并增强群体理性才是防控疫情的“良药”,我们不应为“无知的疯狂”“恐慌的感性”买单。
增强大局意识,凸显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某些地区或某些部门的任务,而是一场人民战争。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的统一指挥,彰显出强有力的大局意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解答群众疑惑、加大科学防疫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战“疫”信心、讲好中国防“冠”大爱故事、及时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社会共享信息、积极协调等。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增强各地区各部门与党中央政策对接的及时性和精准化,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机制,体现中国制度优越性,为形成强大的防疫合力托底。另一方面,我们说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其核心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勇于抗争、不畏困难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正是这场战“疫”的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标杆已立,“与子偕行”。广大党员的率先垂范,极大地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为凝聚防“冠”合力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共同安全。随着政治多极化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与联系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病毒无需“护照”,对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挑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共同安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自我保全”“置身事外”。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我们呼吁所有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全世界分享数据、序列,知识和经验。我们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唯一途径,是所有国家本着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共同努力。”普遍安全,特别是公共卫生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从国际安全格局的建构上看,重大传染病防控是开展世界合作的重要方面。我们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疫情防控上积极地应对,尽到国际责任,防止疫情蔓延到国际上去,祸及他国,与此同时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并保持疫情信息公开透明,主动与相关国家与地区进行防控措施协调等,使得国际社会为防疫阻击战下的中国规模与中国速度“点赞”。疫情面前,中国始终保持信息公开和国际沟通,这也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截至2月5日中午,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21个国家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助了疫情防控物资。不少国家社会各界友好人士也纷纷主动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抗击疫情提供支持。可见,在疫情面前,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够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图为上海师范大学 校区大门
关于疫情防控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
图为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刘晓华教授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尤其是饱经创伤、几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正是这种苟利国家生死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赓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亘古绵延的精神密码。
在卫生防疫的非常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早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结合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群防群治、宣传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疫情治理新路,将卫生防疫与抗战动员紧密结合起来,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疫情治理的人民性特点,从而对新中国的防疫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党中央在指导我国南方广大农村地区消灭血吸虫病疫情的同时,加强了爱国主义与革命精神宣传教育工作。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纲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总体方向和根本遵循。在目前举国一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更应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和落实《纲要》精神,从唱响云端爱国主义主旋律、强调忧患意识、关注具体事例和人物,避免空洞的说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避免爱国主义教育的狭隘化和庸俗化等方面创造性地开拓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
图为常州大学武进校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