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向师德典型学习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09-10    访问次数: 10

各教研室、各位老师:

学校以教师节表彰大会为契机,选树、表彰一批师德典型和师德先进团体,进一步渲染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我院朱成山教授荣获“2024年常州大学师德标兵”称号,请各教研室组织教师积极向师德典型和师德先进团体学习,用身边典型感染身边人,用身边典型激励身边人,增强广大教师使命感、荣誉感以及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年9月10日

附:2024年常州大学师德标兵介绍

文学院陈荣香

周有光文学院副教授,文学作品写作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指导老师,省一流本科课程《实用写作》负责人。承担《逻辑学》《实用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教学工作,深耕教学,以生为本,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形式、新方法、新实践。

一、潜心教学,以生为本,乐于探索、丰富教学新形式

创办话剧表演月,深化学生对话剧艺术的理解。主持创建写作训练营,近四年陪伴式指导学生在报刊、学习强国等平台发表作品600+篇,40余万字。

二、智慧教学,串珠成线,打造三堂合一多维联动循环教学生态

教学中以思政为引领,实行线上线下实践三堂合一混合式教学。以《实用写作》课程为例,课前创建线上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输入写作基本法则。线下课中充分研讨拓展写作思维和路径,将社会热点问题设置到写作材料中,解决写作实际问题。课后将调查报告、时评、广告文案等分项目打造成学生代表作,形成赛课融合教学范式,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省部级以上50多项,市、校类140+项。

三、成果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以学生输出成果为导向,考核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设置作品发表附加分,激励学生立体增值发展。近两年,推荐7名学生加入扬州市作协、常州市作协、武进区作协等单位,文学院被誉为青年作者的摇篮

经济学院姜国刚

吴敬琏经济学院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江苏省政协江苏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一、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坚持价值引领,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主讲《西方经济学》课程获评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了相应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人获评常州大学首届教学名师

二、学为人师,积极探索

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注重以生为本,获省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主持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研究课题等省市级教研项目十余项,发表教研论文十余篇,主编出版教材10部,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三、科教融汇,能力提升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主持国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文章50余篇。在工作中重视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打通,关注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提升。指导学生先后获挑战杯国赛二等奖、互联网+”国赛铜奖等多个奖项,本人获评省级优秀指导教师

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

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撰写多篇新能源产业调研报告,获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台办及常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机械学院李一芒

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民革常州大学支部副主委。发表论文23篇,其中第一作者EI 4篇、SCI 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专著1本。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和挑战杯竞赛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20余项,其他各级各类双创竞赛获奖累计超30项。

一、聚焦产教融合育人,持续做好价值引领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创新竞赛培育工作之中,通过产教融合与思创融和协同方式,引导学生做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和学生一起精心钻研科学问题,突破技术难点,从而达到以赛促创,以创促学的效果。

二、把握学生身心特点,不断提高育人水平

通过项目制教学辅以多种激励措施,提高学生责任感和归属感,累计培养本科生人数超过2000人;200余名学生申请专利109项,授权35项;100余名学生创办企业10家,其中3家已经通过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8名同学获省优秀毕业生、省三好学生等荣誉。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同心奋进育人工作

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与党同心同行。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结合专业领域,在科技创新、建言献策、服务社会等方面积极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树立了党外知识分子的良好形象。

石工学院彭浩平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能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编省级重点教材1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主研省部级及企业技术开发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

一、强化思想引领,争当思政育人的排头兵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党建+育人五维生态圈,指导研究生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推动学院党委获批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二等奖。坚持讲好石油故事,弘扬铁人精神,引导毕业生扎根石油石化行业,所指导毕业生易鉴政获评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江苏省就业创业年度人物。

二、传道授业解惑,做好教学育人的引路人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思政引领、产教融合、创新筑魂人才培养体系,主持常州大学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把握教学育人主渠道,主讲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油气储运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主编省重点教材,荣获行业教材一等奖。

三、心怀报国之情,担当科研育人的攀登者

聚焦油气与新能源技术与材料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主研省部级及企业技术开发项目2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将科研与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创新联合体平台建设和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及国家专利等研究成果。

石化学院张致慧

石油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江苏省科技副总,泰州创新型人才,《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青年编委。

一、落实立德树人,坚守教学一线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承担双语和全英文教学,主讲《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获批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培育课程。成功指导80+名学生,所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曾4次获得省本科毕业论文三等奖,学生汤义涵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顺利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全奖攻读博士学位。

二、立足科学研究,发挥引领作用

自加入常州大学清洁生产研究团队以来,主要从事催化剂工程和环境污染控制等方向的研究,主持过2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完成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90多篇,累计被引2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获得授权7项;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常州市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

三、推进创新创业,培养新型人才

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业,获得创新创业项目省级结题和校级获奖。参与指导的表面活性剂单体开发关键技术产学研融合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研究生张泽亚获江苏省研究生绿色化工创新实践大赛特等奖;王雪获第9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最佳墙报奖(全国仅12位)。

马院朱成山

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秘书长。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科技带头人。曾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社区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红色旅游先进个人、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等诸多荣誉。

一、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为马院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协助马院获得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江苏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荣誉。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受学生敬重和爱戴。

二、爱岗敬业,与时俱进

组织带领红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常大十红建设,先后提出创设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等红色文化持续发展新项目。去年红院获批我校首个文科省重点培育智库。牵头创建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理事单位225个),编撰《红色文化研究动态》《全国馆校合作联盟通讯》共19期,邀请全国80位馆长和18位优秀讲解员,走进常大课堂讲述革命文物故事。推出的云上微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革命文物讲坛被评选为江苏智库实践十佳案例

三、求真务实,严谨治学

长期投身教学科研一线,在校期间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及领导批示7件,发表高水平论文33篇。以常大名义主编出版《从城祭到国祭》《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故事》等系列丛书34本。先后应邀到机关、高校等场所作党史、红色文化等理论宣讲近百场次,作为主讲嘉宾参加央视《百家讲坛》《国家宝藏》等栏目。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